从中专生逆袭成大学副教授!33岁考上硕士也不晚 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博人传 咪哩咪哩 从中专生逆袭成大学副教授!33岁考上硕士也不晚

从中专生逆袭成大学副教授!33岁考上硕士也不晚

2023-04-19 20:50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就在昨天,央视报道了这样一件特别的故事:河南农业大学的余红卫教授分享了一段:自己是如何从中专生成为大学副教授的故事。

余红卫教授的经历

她15岁考上中专;18岁回到村里当了一名中学老师;23岁自学考上河南大学的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,同年结婚;25岁时参加高招考试,被河南教育学院录取,期间考取了BEC二级剑桥商务英语证书;27岁毕业后成为了县里的高中英语老师;2001年,31岁的她迎来了可爱的儿子;33岁时,她又考取了广西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,还获得了广西省级奖学金;36岁硕士毕业后来到了河南农业大学,成为了一名大学英语教师,2013年晋升为副教授。

轻描淡写的几句话,总结了她人生关于教师行业的几个重点转折。而这段余红卫教授的个人经历,同时也引起了不少网友的看法:

某律师网友表示:不要拿特殊和共性比,不要拿很久以前的与现在比。

但这个故事重在比较的吗?对于这个观点,也有网友表示了不同意见——

“她这个例子既特殊又有共性,共性是即便放在现在只要你肯上进,从专科到硕士研究生依然可以。努力提升自己,在什么年代都是能走通的大道。个例是有这种信念和执行力的人真不多,自己不努力不要抹黑别人的努力,也不要用时代发展存在的问题掩盖自身缺乏行动力的事实。”

从余红卫教授的故事来看,她每一次的学习都是自主的,而不是外界的压力,也不是随着大流趋势。

在那个教育资源缺乏的年代,余红卫的家庭条件并不是所谓的书香门第、高门大户,然而环境认知的局限,也没有限制住这个普普通通的村里小姑娘。

尽管起点不够,但是她足够坚持。

如若不是那份坚定,70年代生人的余红卫,也不可能在自己还是中专学历的时候,就想象到她36岁时会成为大学老师。

在这个过程中,她还作出了不少和当时的观念相悖,甚至有些“叛逆”的行为:

中学老师在80年代已经是一份体面的工作,但是她放弃了;

在经济水平低的年代,放弃可以拿事业编制待遇的教师工作,再苦读求学了将近7年;

6年教龄,学了汉语言文学快三年,但是25岁时转行去考了BEC,成了高中英语老师;

在工作还没有落实的情况下,她选择一直支持和陪伴自己多年的男友结婚;

关于第四点行为,如果放到现在,估计很多人会强烈反对,有甚者觉得这是“恋爱脑”,怎么能不搞事业先结婚呢?

但如果我们不假设某一个观念绝对正确(绝对适合每一个人),同时把计算得失的思考方式放一放,我们就会发现:以上这些,都只不过是对方从心的选择。

而后面的那些故事,也不过是这些选择的共同作用下自然而然的结果。

于是,我们回头再看,“那个年代硕士当大学老师简单”一句话,看起来是如此姿态高高的结果论。

不妨多问一句,“那个年代又有多少普通村里的孩子,能坚持读到硕士呢?”

说到这里,我们可以问自己一句,“换做是我,我会勇敢做出和其他人不一样的决定,在绝大部分不理解的目光下,做那个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的少数人吗?”

诚然,大环境是内卷的。

“本科毕业就要考研,考研最好一战成硕,硕士毕业顺利申博,导师最好是业内大牛,博士毕业之前发表多篇核心,没有延毕,然后顺利进双一流高校……”

今天的硕博学子,在学术和求职的方向上,不管是主观还是被动,几乎没有给自己留下喘息的时间,总是想着必须一路坦途,按照自己目标的时间节点,完成一个又一个选项,最后获得一份高薪满意的工作。

一旦有个别的差异,或者时间浪费,就会深陷焦虑之中,有的同门甚至为此抑郁,仿佛人生就走错了轨道,或者从此变得灰暗无比……

读博抑郁,不是少数。就在前几天,有一个博士在交流群里询问:“读博抑郁严重,医院检查出精神问题,是否可以找学校和导师要求赔偿?”

我们每一个人,环境、经历、性格、能力……都是那么的不同。但现在的研究生却普遍出现了一些心理健康的问题,甚至身体健康的问题。

我们谋求的不过是一份满意的工作,外界和自己都不断加压力,把每个人的人生都画成一个圈,一条轨道,最后一些人在获得过后才突然发现——

原来这样的结果并没有想象中得那么好……一直以来把自己逼得紧紧的,也没有好好享受过人生。

难道人生真的是不能晚点的火车吗?

难道人生一定要走既定轨道吗?

不是。旷野的风,远比火车头更自由。

坚持上进与奋斗的同时,不如学习余红卫教授,放下一些焦虑、内耗、和蠢蠢欲动的功利心,让自己的心态更加松弛。人生短短几十年,《儿女英雄传》中有这么一句话——“便是有那福命,计算起来,也吾生有限,浩劫无涯,倒莫如随遇而安。”

「不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,愿你我都能安然自得。」

共勉。



【本文地址】

公司简介

联系我们

今日新闻

    推荐新闻

    专题文章
      CopyRight 2018-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